实现“从0到1”的突破

高清福利影院 https://www.dl66.cc

  ◆本报见习记者任效良通讯员祁芳

  在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的2022年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监测工作调度会议中,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地下水采样先进单位做经验交流发言。这与天津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地下水监测工作思路密切相关。

  攻坚克难:建立“十四五”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自2018年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调整到生态环境部门后,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职能也由其他部门转隶而来。当时,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刚起步,面临着相关专业基础薄弱,监测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对应标准规范等问题。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队伍选择迎难而上,翻资料,查规范,逐个将问题攻破。“真是难,就拿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来说,我们团队的技术骨干把所有书都翻遍了,没有现成经验可学,全靠自己摸索。当时,包括天津在内的绝大多数省份的生态环境部门甚至连一口自己的专用水质监测井都没有。”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土壤团队负责人赵吉睿说。

  没有井就自己建!为有效落实推进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2020年底,在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科技监测处、土壤生态环境处的组织下,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优化调整为契机,在与市规划资源、水务部门充分沟通,并多次实地现场踏勘和科学谋划的基础上,最终在天津市新建污染源监测井12口,实现了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专用井 “从0到1”的突破。

  随后历时半年多时间,在梳理整合规划资源的基础上,协调管理部门对全市点位进行优化、调整、增补,初步建立了天津市“十四五”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点位达到37个,对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实现“从0到1”突破的还有监测队伍。

  2021年是“十四五”国考点位监测的开局之年,国家实施了地下水“国考点位”采测分离。接到国家下发的“十四五”国考点位监测任务之后,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顶住经费少、监测成本高、监测地域广、任务时间紧的压力,主动担当、挑选精干,组建了一支包括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污染源监测研究室骨干在内的采样团队,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家源自生态环境部门的采样队伍。

  采样团队用行动夯实基础,多次参加外部培训,积极组织内部质控培训,团队顺利通过了国家组织的国考点位样品采集持证上岗考核,圆满完成了海河流域涉及京津冀三省40个地市166个国考点位的采样任务。

  勇于担当:完成京津冀国考点位采样任务

  在承担京津冀三省市国考点位采样任务中,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机制上大胆创新,流程上不断优化,技术上持续提升,让高效精准成为一张名片,在天津市北辰区完成国考点位监测“第一采”,成为当时全国工作进度最快的采样单位。

  “地下水监测井井深从几米到几百米,出水情况复杂,达到洗井指标稳定需要时间较长,有的时候一个样品的采集就需要半天乃至一天的时间。” 赵吉睿说,国考点位质控过程严苛而复杂,且无论是采样点位在河北还是在北京,所有的样品都必须在24小时内送达位于天津市的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这都对采送样各环节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圆满完成任务,采样团队坚持问题导向,提前研究基础资料,畅通沟通机制,形成了一套高效的采样技术规程。

  团队在“快速”上下功夫,打通与各单位对接通道,保障采样、运送、检测、质控等各环节,确保做到交样及时、流程顺畅。在“优化”上下功夫,注重打磨每个技术细节,确保精准规范,采取多队洗井队伍同步工作,采样队伍多点连续“作战”,运输队伍交替运行的方式,优化了采样流程。在“机制”上下功夫,建立了周安排、日调度、随时质量通报的工作推动机制,形成采样进度、工作质量的双发力、双保险。

  武丹是采样团队的一员,当时接到河北省沧州的采样任务后,为了尽快完成采样任务,她和队友早晨6点就出发,行程超过500公里,创造了一组一天完成4个远距离点位采样任务的记录。整个过程历时近18个小时,深夜12点,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家。经过3个月连续奋战,最终,采样团队圆满完成了京津冀三省市的采样任务,并且通过流域级及国家级质控现场检查,得到了认可。

  创新谋发展,使命强担当。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邓小文说,下一步,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 “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强使命,勇担当,以京津冀地下水采样为起点,在夯实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向地下水污染风险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源解析等方面纵深发展,为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贡献环境监测工作者的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