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方面,本单元编排了三个例题,分别是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教材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例题,涉及到运用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例一,第一通过学生已经熟悉的加减混合运算,情境引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再回顾已有的加减同其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重在认识综合算式并用、脱式计算,体会托式计算的好处,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以此为基础,教材引出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迁移、类推思考运算的顺序,并进行脱式计算,有了加减同级乘除统计混合运算的基础,引导学生总结发现,在此基础上揭示整数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后面的做一做,除了连加连城之外,基本上涉及了同级混合运算的所有情况,教学时可以补充连加连成的综合算式。
四年级数学题100道余数除法
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试商时记住:在余数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换句话说,就是余数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
余数除法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一种,条件式:比如,一堆苹果两个两个地分剩1个,三个三个地分也剩1个。问这堆苹果可能有多少个?解决方法:2×3+1=7个(2和3的乘积是6还多一个),6×2+1=13个(6的2倍多一个),6×3+1=19个(6的3倍多一个),依次类推,25个,31个……第二种,问题式:比如,有42个工人去食堂吃饭,每桌坐8人,可以坐多少桌?还剩多少人?解决方法:42÷8=5(桌)……2(人)。
教学表内除法的竖式,主要介绍竖式的结构以及书写格式。
除法竖式和学生已经熟悉的加、减法竖式很不一样,学生较难接受。例3先教学表内除法的竖式,从解决实际问题切入:妈妈买了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放了几盘?学生很容易列出除法算式12÷4=3(盘)。教材告诉学生,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时给出了这道除法的竖式,并对竖式的各个部分作出解释。教学这个竖式,要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介绍竖式的“除号”及其写法,指出被除数、除数、商的书写位置。商除数)被除数34)12……对齐被除数的个位写第二步,讲述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一般是“除—乘—减”三步。“除”即利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商3,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乘”即把商3和除数4相乘,把乘积“12”对齐着写在被除数的下面(表示3盘分掉12个苹果);“减”即用被除数12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12,得到差“0”(表示苹果全部分完,没有剩余)。34)12120
……商3乘除数4的积,分掉的苹果数
……12减12的差,苹果全部分完,没有剩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写出9÷3、30÷6的竖式,体会除法竖式的形式、结构以及书写格式,为接着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作好准备。
在例一认识了综合算式和明确了脱式计算规范的基础上,混合运算由同级运算扩展到了含有两级的运算,与利益的编排结构相似。第二,同样以学生熟悉的成家情境引入,通过小精灵的问题,将学生关注的焦点放在运算的顺序上。在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以及不同综合算式的对比,使学生明确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进而揭示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由于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学生计算时基本上都是从左往右计算,有心理定势,本例题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做一做中题目的编排注重了两点,一是突出运算的顺序,重点在于让学生判断运算的顺序,而并没有要求学生实际计算。二是其中的算式加上一题的算式,基本上囊括了乘法、除法与加法和减法混合的所有混合运算形式。除剪得剪成的,在教学时可以进行补充,以让学生全面的进行练习。在例1和例2之后,编排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例题的编排仍然是在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首先通过小精灵的问题回顾一年级下册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记者通过让学生试算、带括号的包含两级混合运算的综合算式,皆是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做一做的第2题,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上下两题的运算符号数据完全相同,只是下面的题目在加法或减法上加上了小括号,突出,体现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时、分、秒
钟面上最短的针是时针,最长的针是秒针,剩下的(不长不短)的是分针。
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分针走1小格),1分=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1时=60分;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走1圈是12小时,小时h,分钟min,秒s,1h=60min,1min=60s。
1秒钟大约有多长?“滴答”1次是1秒,拍皮球1下大约1秒,步行2步大约1秒。
1分钟大约有多长?1分钟脉搏大约跳60下,1分钟跳绳大约80下,1分钟击掌120下。
1小时大约有多长?1节课40分钟加上前后两节课间休息的时间,40+10+10=60分钟。
如何认读时钟:第一步,先看时针:时针超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比如,时针超过2,不到3,是2时多;第二步,再看分针:分针指着数字几,就用数字几乘5得到积加或减去小格数就是分钟数。第三步,最后把小时数和分钟数合起来就是认读的时间。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重点放在“怎样求商”上面。
例3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时,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改变上面的实际问题,从表内除法引出有余数的除法,列出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出商和余数。
例题用图画给出12个苹果,要求学生每5个放一盘,在图画中圈一圈,得出可以放2盘,还余2个,并填写除法算式12÷5=□(盘)……□(个),把教学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步,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体会求商的思考方法,并注意竖式中的余数。
学生已经知道被除数、除数、商在竖式中的位置,能够写出下面的样子:25)12(这时的商“2”是由操作得到的)学生也知道竖式中要写出商与除数的乘积,还要计算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并写出差。25)12102